医学专科生毕业生,还有出路吗
合肥,蜀山,机研所2024-05-30 10:39:24
10 次浏览新思路教育
公司名称:新思路教育培训学校
具体地点:鸿基广场7楼
联系人:秦老师
众所周知,医学行业对于学历的要求是很高的。这也导致了很多专科的医护药学子,都不得不走上了专升本的道路。那么今天,老师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医学生专升本的话题。
1医学院校升本
医学大专升本后,不仅学校社会声誉、地位提高,生源优质,财政支持翻倍,行政等级提升,既长面子又长里子,让“专升本”这件事极具吸引力。
早年,各地医学专科院校曾承担重要历史使命,为贫弱的医疗领域供应大量人才。而今时过境迁,医学中专院校几近被历史淘汰,大专则逐渐不再被允许开设临床医学专业,职业本科教育的大势近在眼前……医学大专们也来到了洗牌的前夜。
高等教育普及以来,作为“人才高消费”的医疗行业学历高速通胀,本科毕业生逐步严重过剩,专科毕业生更是处在“难以匹配现实需要、被左挑右拣”的尴尬地位。
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缺口严重,专科毕业生们却不被选择,巨大的鸿沟似乎也倒逼着医学高专院校们踊跃谋求升格。
2.中专的消失
医学中专、大专学历的贬值,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。几十年前,中国的一批医学中高专生,如今是各地医疗系统里的中流砥柱。
解放初到改革开放前,各地医疗水平贫弱,急需大量医生。而本科、大专院校都稀缺,中专和卫校一度扛起了培养人才的大旗。“原先北京18个区县都有卫校,这些卫校培养医生,也培养护士。除此之外,各部委也有办卫校,”一位医学教育领域研究者回忆道。
当时的中专层次的卫校,可不是“低学历”。在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,它们沉淀了一批优秀的青年,也培养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。这些中专医生占了当时医生群体的很大比重,尤其是在农村基层。
但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提高,“中专培养医生”的办学层次逐渐淡出历史舞台。
改革开放以后,大家觉得作为医生这个行业,中专是不行的,于是在七八十年代将中专合并、晋升,成立了许多医学大专,培养高中毕业的三年大专生。上述医学教育领域研究者表示,这些大专的目标明确,主要为郊区县医院输送人才。
而先前提到的卫校,也不再被允许培养医生。区县级卫校、医院办的卫校、甚至各部委办的卫校,也都取消了,“北京的几十个卫校都没了。”
除了学校的消失外,法律政策也宣告了“中专医生”的终结。在2022年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》,不再允许中专医学专业学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。
当时的中专医生,如今早已退休。取而代之的,是出身于80年代高职高专的,雄心勃勃的下一代。
那时的医学大专难考,不仅招的人少,分数线也只是略低于本科。高专生是国家稀缺人才,尤其是医专生,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,还能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,没有人担心自己会失业。
3.高校扩招
进入21世纪的中国,迎来了高等教育扩招。上大学容易了,大学生也增加了。《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》显示,2006年至2010年,5年共计193.3万扩招后的第一批医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,是2001年至2005年毕业人数的三倍。而在2021年这一年,毕业生达到了惊人的94.3万,为历史 高。
扩招后,专科不再划录取分数线,大专学历高速贬值。
近些年,根据教育部门要求,医学高专科院校逐渐不再被允许开设临床医学专业,医学高专毕业生们未来很可能将不能行医。这虽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但曾经的老牌医学大专也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压力。
这也由于人们对临床医学的要求在提高:“现在哪怕是本科毕业也很难当医生,基本上所有的医院门槛都在硕士,更不要说专科了。专科生毕业以前有助理执业医师,这几年也都在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,”有医学专业老师如是说。
时代裹挟下,深感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”的医高专院校们纷纷着手“升本”。
4.医专毕业生还有出路吗?
在医学院校“专升本”的热潮下,有一担忧声 大:学校都忙于“专升本”,那些被时代“剩下”的医专生还有出路吗?
好消息是,当下医学大专毕业生,仍是乡镇卫生院们的理想招聘人选。
“目前基层卫生院功能科室的医技人才招聘条件都是本科生,比如化验的、放射科的,但近一二十年来,人才匮乏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。”某镇卫生院院长说,“因为招来的本科生根本留不住,一般在基层工作不了几年就调到上级医院去了。”
而如果招聘来的人才是大专学历,由于上升难度大,加上乡镇卫生院近几年为了能留住人才,提高了待遇,建设了安居工程和职工廉政灶,反而更容易扎根基层。
某县村卫生院,也主要招专科生。他们下辖49个村,管理各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,但全院只有30个员工,“一个人保一个村都不够。”院长想招新人,不愁招不到专科生,但编制已经饱和了。
乡镇卫生院作为一级医疗事业单位,编制与财政支持直接挂钩。
一位业内人士透露,假如一位员工年薪10万,财政则至少要承担6、7万,给乡镇卫生院10个编就相当于一年多拨款六七十万,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但坏消息是,在部分基层的一级医疗机构,编制并不率先留给专科生。地方财政吃紧,编制数量不断收紧,扩编成为天方夜谭,政府部门更愿意把“宝贵”的编制留给更高学历人才。
多名负责过医学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人士透露,很多县医院甚至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,其实愿意接纳医学高专院校毕业生,特别是护理部门。但这些医院的上级管理部门却表示反对,还要求这些医院招聘人员必须本科学历起步,“实在没有办法”。
这种对专科学历的歧视现象,甚至在更基层的地方也普遍存在。
很多乡镇卫生院明明编制空着,但不向专科生开放。有些乡镇卫生院则直接本科学历起招。“卫健局给我们的招聘启事里写着‘大专及以上学历’,方案报到人社局之后,学历要求被改成‘本科及以上’。”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。
就像畸形的相亲市场,双方互相看不上眼一样,大多数本科生也看不上基层的岗位,他们更愿意选择环境更好、工资也更高的县级医院。
于是,怪状出现了——没有编制的乡镇卫生院,连专科生都招不来,或者招来一些不入编的专科生,但对方拿到本科学历后却又迅速考走去了上级医院。
基层人手匮乏问题就像一道魔咒,困在行政计划和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人性中,始终难解。唯一确定的是,不管是为了入编,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相当一部分医学大专生们都会选择同一条艰难攀爬的道路——像那些大专院校一样,“专升本”。
5.医学生专升本的优势
1、可以缩短参加执业医师、执业护师考试年限:中专毕业考取医士、护士证后参加执业医师、护师考试需五年后,才可以参加考试。而取得大专毕业证后三年即可参加医师、护士职业考试,比中专毕业缩短两年;取得本科毕业证后,当年即可参加医师、护师考试比大专缩短三年。
2、待遇高:目前用人单位工资待遇,本科生要比专科生月工资多300元左右,专科生比中专生多200左右,取得专、本学历后便于就业,同时工资待遇也有所提升,有出入是根据各个用人单位工资制度决定。
3、晋升机会多:中专生取得主治医师、主管护师证后不能再提高职称。而取得专科、本科毕业后,还可以继续提高职称,如副主任医师、副主任护师,主任医师、主任护师。
4、升学历有优势:本科毕业可以继续报考研究生,本硕;专科需要在毕业两年后才能报考研究生,且考试科目相较于本科多一门,而且考研是属于专硕,工作岗位对于本硕和专硕也有学历层次的要求!
统招专升本属于第一学历,且享受国家统招本科学生同样待遇,应届生只有一次机会。而作为医学生,选择专升本是刻不容缓的事情,纵观近几年各个大大小小医院,甚至社区诊所的招聘条件,基础条件就是全日制本科学历,未来晋升或者是跳槽,要求第一学历也是本科学历
联系电话:13309691285